借款合同是一种借贷关系的法律文件,通常约定了借款人应当按期偿还原始本金和利息的方式。然而,如果借款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偿还借款,就会产生逾期利息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借款合同并没有明确规定逾期利息的数额和计算方式,这就让一些借款人和投资人感到困惑,想知道没有约定逾期利息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应该如何计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各方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未约定有关因违约产生的后果,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的性质、交易习惯等进行补充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如果在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逾期利息的数额和计算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商业惯例以及行业规定进行补充。
目前,我国贷款利息计算的标准是按年利率计算,具体应以合同约定为准。如果借款合同中没有规定利率,就应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的基准利率计算。至于逾期利息,通常会在合同中规定一个比原始利率稍高的利率,例如合同中规定的是年利率10%,那么逾期利率就可能是年利率12%或者13%。但是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逾期利率,就可以根据行业规定或者惯例进行补充,但补充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36%。
当然,这并不代表借款人无法协商和商量逾期利息的数额和计算方式。如果双方在协商中能够达成一致意见,也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此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还可能制定一些内部规定和政策,对逾期利率进行规定和设定。
总之,如果借款合同没有约定逾期利息的数额和计算方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可以进行补充。逾期利率通常会高于原始利率,但不得超过年利率36%。如果有关方面能够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也可以进行调整。无论是借款人还是投资人,在签订借款合同前要认真查看合同条款,了解借款利率和逾期利率的约定,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