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息挂账解读】停息挂账如何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同意延缓履行或者分期履行债务。
债权人应当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和债务人的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如果同意,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履行的期限和方式。履行方式可以采取货币支付、提供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形式。
当债务人暂时无法支付债务,且债权人同意将履行期限定为一个后期,同时约定此期间的履行暂时缓慢,不需要计入利息或授信额度的信贷业务,此类行为就被视为“停息挂账”。
【停息挂账解读】在哪些情况下可以采用停息挂账?
在特殊情况下,由于疫情等原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债务人短期内难以按期履行合同的约定,导致不能按期偿还债务,造成现金流紧张,可以在双方协商的前提下,采取“停息挂账”方式,暂时缓解债务人的还款压力,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停息挂账解读】停息挂账有哪些法律法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同意延缓履行或者分期履行债务。债权人应当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和债务人的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如果同意,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履行的期限和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债务人与债权人对于未到期的债务可以协商达成协议,债权人也应当在自己的范围内根据协商达成的协议履行债务,否则,自己违约。
【停息挂账解读】停息挂账怎么操作?
当双方协商采用停息挂账方式,要签署相关的协议或合同。协议或合同中应当明确债务金额、延期时间、适用利率、支付方式等具体内容。同时,双方还应当对合同履行所涉及的困难和风险进行充分沟通,以避免未来产生争议。
【全面解读停息挂账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尾:
总之,停息挂账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双方自愿和协商的基础上,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应当合理约定相关时间、利率、支付方式等具体内容,并对合同履行所涉及的困难和风险进行充分沟通。如果未能按合同履行,可能会导致违约,引发诉讼或者破产等法律后果,因此,企业和债务人应当注意谨慎选择,并遵循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