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信贷市场以及相应的消费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接受。在这个趋势下,京东推出了一项白条服务,方便用户在京东购物时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不过,近期关于京东白条逾期给予的催收方式引发了一些争议。
据一些用户反映,当京东白条逾期时,京东会打电话给用户的家里人以及其它紧急联系人进行催收,而这种方式给用户带来了不适和困扰。事实上,这种催收方式并不仅限于京东白条,很多消费金融机构也采取类似的紧急联系人催收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看到,消费信贷市场具有风险投资本质,借钱是要还钱的。当一个人选择使用消费信贷时,就应该心里有数并做好遵守合约的准备。如果一个人没有还清借款,消费金融机构确实有权利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催收,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催收方式的合法性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重要的是在其合法的基础上,消费信贷机构能否对特定的催收方式加以考虑和权衡。对于紧急联系人催收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
首先,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进行消费金融服务时,用户需要提供一定的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家庭成员的联系方式等。很多用户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信息一旦被消费金融机构泄露或滥用,会带来诸多风险和困扰。比如,可能会被骚扰电话和短信轰炸,或者是因为涉及到债务问题,而招致社会和家庭的歧视和排斥。因此,消费金融机构应该更加谨慎地处理用户信息,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和滥用。
其次,催收方式对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状况的影响。催收一旦涉及到家庭成员,就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负担。在一些情况下,保密是很重要的,如果家庭成员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员在逾期借款,这种信息泄露会给用户带来积极的心理安慰。另一方面,催收也有可能会引发用户逃避、借新还旧,以及其他不良的行为习惯,给用户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京东和其他消费金融机构也可以探索更加人性化、差异化的催收方式。这样可以在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基础上,更好地处理用户和消费机构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尝试与用户积极沟通,设置适当的宽限期,以及提供更加方便及时的还款方式等等。
总之,在消费信贷市场这个大背景下,催收方式作为一种保障合同法律约束力的手段,其必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消费信贷机构在催收时也应当考虑尊重用户的隐私和人性化的方式,并且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这样才可以在消费信贷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的优势,同时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