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价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房屋,从银行贷款实现自己的住房梦想。然而,在贷款期间,许多人没有能够按时还款,造成逾期状态。那么逾期还款是否属于失信行为?本文将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什么是失信行为?失信行为是指在自然人、法人、组织、行政机关等主体之间,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而引起的损害行为。该行为涉及到的主要领域包括金融领域、劳动领域、医疗领域等等。逾期还款是属于金融领域中的一种情况,那么逾期还款是否会引起失信行为?
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借款人应当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如逾期未履行还款义务,除要承担违约金外还需一定的法律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银行向人行征信体系报告逾期信息,那么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就会受到影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中也指出,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在人行征信体系中报送个人的信用信息。逾期还款行为可能引起个人信用记录的下降,从而影响个人以后的信用评分、贷款申请以及担任某些职务等方面。
所以,可以说逾期还款是一种可能引起失信行为的行为。银行将逾期信息报送至征信机构,意味着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息名誉被大面积的曝光,可能导致社会声誉的受损,从而导致信任度降低,这就是失信行为的表现形式。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逾期还款作为一种财务行为, 不一定就是失信行为,其实有时也可能是客观原因所致。如果因为工资改革、天气灾害等原因,而导致个人暂时无法偿还贷款、信用卡等债务,这种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失信人,需要综合判断是否属于失信行为。
总之,逾期还款是一种可能引发失信行为的财务行为,尤其在金融领域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避免逾期还款,在逾期还款之前应该提前和银行联系,询问是否可以展期,或是采取一些方法尽快偿还债务,以免影响个人信用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