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因为其信贷业务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款300万元。而在此次事件之前,捷信曾被传出开始向违约用户发起起诉。那么,捷信起诉会不会强制执行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起诉的流程。当捷信对违约用户提起诉讼,法庭会收到相应的起诉状。如果法院审理后认为违约行为成立,将会做出判决,并要求违约人依据判决内容偿还欠款。如果违约人仍然拒绝履行义务,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方式,比如查封、冻结财产等措施,强制维护判决的执行。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借款人应当在约定期限内还清本息。但如果无法按时还款,还款人应当主动与借款人协商处理,寻求妥善解决方案。如果无法处理,则有可能进行起诉。但是,起诉并不一定会导致强制执行。只有在判决生效后,还款人拒绝履行义务,法院才可对其实施强制措施。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金融机构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应当保证不损害被保全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强制执行前,法院会审查执行程序是否依法进行,并会考虑到被执行人的生活情况及其可还款能力等。
综上所述,捷信起诉违约用户也有可能会被强制执行,但前提是判决已经生效,还款人拒绝履行义务,并且在采取强制措施前需要关注保护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借款人在签署合同时,应当认真了解各项条款并严格遵守,以避免未来出现违约行为。而金融机构也应当在开展业务时,严守信用,避免误导消费者,提高自身形象和服务水平。